欧美国家集中“开火”对中国的耐候板发起反倾销调查
2月16日,欧委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耐候板发起反倾销调查。据初步统计,2012年我国涉案产品对欧出口额约为9153万美元,该案是2013年欧盟对我国发起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
根据媒体报道称,在此次案件中,欧盟选定美国作为计算中国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而美国在劳动力等多项成本方面明显高于中国,选取美国作为替代国无疑会使案子的进展对中国不利,也显露出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初衷。
与此同时,加拿大边境服务署也于今年1月21日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镀锌钢丝进行反倾销调查;2月12日,澳大利亚海关和边境保护署正式立案对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等地的热轧钢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对来自中国的耐候板产品同时发起反补贴调查。
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中国似乎变成了他国贸易保护的“重灾区”,各国争相对中国的钢材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据了解,早在2008年,欧委会曾对我国的耐候板发起反倾销调查,终裁税率为17.7%-39.2%。
资深分析师朱喜安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和钢铁行业状况都不是很好,贸易摩擦增多属于正常现象,而像热轧、涂镀这些品种,我国出口量确实也挺大的。价格方面我国产品一向也非常具有竞争力,因此招致诸多意图保护国内钢铁行业的国家集中性地对中国钢企进行“双反”调查。
而此前有消息显示,2012年12月13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了一份决议,敦促欧盟委员会出手援助欧盟钢铁行业,被称之为“钢铁行动”,这一行动预计将在今年6月批准出台。从钢铁行业贸易摩擦不断的形势来看,似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钢铁行动”。
根据中钢协的分析,进入2013年以来,欧盟和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分别就我国出口的无缝钢管和耐候板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随着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事件增多,今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有9起,较之前有明显的增多。
而中钢协在分析中也提出,2013年钢铁贸易的摩擦不会减少。李新创表示,“我们在铁矿石价格上话语权缺失,无序竞争下的出口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环境和资源损失,最近耐候板钢铁产品频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也为一些企业的无序竞争和同质竞争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