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分析师郑东表示,美日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治理NM400耐磨板钢铁过剩,报废和回收被淘汰的设备,当然,也有部分生产线直接卖到国外。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就曾购买过不少被淘汰的设备。
因为钢铁企业能够随时跟进市场的变化做调整,并努力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日本的钢铁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近10年均值达96.7%。
“美日两国钢铁产业的现状也与两国的产业结构有关,前者的服务业较强,后者的制造业发达。”张其仔表示,“其实,这些国家的钢铁产能过剩,更多的还是因为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最后的消化也是基本依靠市场手段,通过企业竞争淘汰落后产能。”
日本NM400耐磨板钢铁业的发展历程显然更为平稳,根据日本钢铁联盟的户田宏远的回顾,可以发现,在战后日本钢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自主性力量发挥了主要作用。日本粗钢产量在二战后开始持续增长,在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从稳定上升,至1970年代达到15%左右,在苏联解体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并没有一味追求更高的产量,1960年代开始便根据用户行业发展的多样化实施钢产品的复合化,无论是质量和标准均向用户行业适应,优化产品的核心是进行技术的连续开发,以及随时引进包括环保对策在内的世界上最高效设备。1970年代时,日本钢铁行业随处可见企业重编和合并,全部费用都由民间自行负担。
在钢铁业没落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并没有过多的干预,除采取过临时性贸易保护措施、零星的研发投入外,任由市场力量主导了整个产业的整合,制造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服务业取代。美国政府不断通过鼓励发展新的产业来代替传统行业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作为曾经的头号NM400耐磨板产钢大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之比从1945年的64%一路下滑到2011年不足6%。这一巨变并不平顺,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钢铁工业大衰退,产能利用严重不足,从1981年到1987年,粗钢产能利用率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足70%,在30%到70%之间波动。研究表明,美国钢产量从1981年至1987年锐减32%。与此同时,美国钢铁业从业人员也从1970年的50万下降至1989年的17万,减少66%。www.tjnmg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