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上海200多起银行起诉耐候板钢贸商的案件发生,涉及23家银行,同样有不少关联企业互保的情况,上海的监管部门连续发文警示风险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就开始频繁出入上海各区法院,被告基本上是钢贸企业。
民生银行一季报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8.77亿,同比增长15.35%,但同时,其不良贷款余额达109.22亿,较年初增加4亿,不良率略升至0.76%;其资本充足率于同业间偏低,截至3月底,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7.8%。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耐候板钢贸贷款余额300 多亿,其中不良贷款11 亿,钢贸贷款不良率高达3.6%,远超全行0.76%的平均水平。一季度末,民生银行在上海地区的授信余额是168亿元,不良余额是4.98亿元;都以抵押为主。
江苏一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并不是有抵质押物就能保险(放心保),很典型的就是钢贸行业,虽然都有质押物,但现在的情况是非常不乐观的,贷款收不回来的风险极大。”
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何凡曾表示,“这些不良贷款以抵押方式为主,我们已加大清收化解力度,逐步进行压缩。”痛失,“从排查和采取的风控措施效果看,风险在我行的可控范围内。”
“在耐候板价格上涨时问题很难被发现,然而一旦下跌,企业还不了贷款,老板就"跑路"了,货也不要了,反正100万已经成了1000万,损失都是银行的。”上海一名钢贸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表示。
如果一家钢贸公司订了一批100万的货放在仓库,以此抵押给十几家银行,这样100万的货就能贷出来1000万资金,银行收回贷款的风险显然是很高的。” www.tjnmg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