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季度,仅浦东新区法院就受理涉耐候板钢贸案件超过1000件,而去年全年也只受理2000多件。这说明,上海今年涉钢贸企业的案件数量还会继续增长。
这些案件标的金额普遍较大,不少超过千万元,个别金额达1亿元以上。《白皮书》强调,此类案件不仅牵涉面较广,涉及银行、典当公司等多方主体,而且连锁反应强。“金融危机后,部分钢贸企业以联保互保或货物重复质押的形式,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后投向房地产等市场。随着钢贸市场持续低迷,行业风险凸显,大批钢贸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
耐候板钢贸行业风险的凸显,还衍生出其他类型的金融商事纠纷案件,如小额借款纠纷、追偿权纠纷、典当纠纷、保证合同纠纷等。
《白皮书》分析了危机的链条:“受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光伏、钢贸等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滑的行业风险,相关产业流动资金紧张,经营陷入困境,导致行业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主要是钢贸企业的不良贷款所致。
对于当前的风险,《白皮书》认为其根源是金融机构对耐候板行业性风险预估不足,没有严格执行风险内控制度所致,对明显超出其偿还能力、且担保能力不足的贷款人仍然提供大量贷款,最终导致不良贷款余额骤增。而在此时,金融机构又会收紧贷款,继而促成一些钢贸企业的资金链断裂。www.tjnmg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