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领域重复质押等潜规则泡沫的破裂是钢贸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但也有耐候板钢贸商指责银行在当初放贷时门槛低,大量放贷后享受了钢贸商的高回报,并致使联保互保模式膨胀,而一旦出现问题却立刻“翻脸”停贷收贷,让整个行业遭遇危机,有许多优质钢贸企业受波及,因此一蹶不振。
“就算是现在去掉20%的本金,有的银行过去在钢贸这块赚取的利息和费用,可能还是不亏的”,有耐候板业内人士指出。
现在的问题是,除了信用卡逾期被刑拘或被通缉,钢贸商这个群体还面临着和银行的大量诉讼,预计钢贸危机后遗症仍将持续。
根据上海高院日前通告的数据,去年上海共受理涉钢贸金融商事纠纷案件约3700件,同比增长5.5倍,收案标的金额达230亿元,同比增长3.4倍。
上海法院网数据显示,2013年从6月3日至9月16日,被称为“上海钢贸大王”的上海松江钢材城董事长肖家守,涉及上百起与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其中包括了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的分、支行,以及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
业内人士表示,耐候板钢贸危机爆发至今,银行和钢贸商已是双输格局,一方面是钢贸商确实存在重复质押等问题,而现在银行方面对信用卡逾期的钢贸商进行立案刑拘,或者通过法院走诉讼流程,均已无法保证能顺利处理这部分坏账,“很多钢贸商已经没有还款能力”。
信息来源:www.tjnmg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