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板作为期货的前身,新交所是最早推出铁矿石掉期的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副总裁黄世聪介绍说,2012年,新加坡交易所铁矿石掉期交易量达到1.09亿吨,今年1月份的交易量达到1800万吨。
从铁矿石掉期的市场参与者结构来看,“银行占到39%,大型贸易商及矿山占到30%,亚洲钢厂和亚洲贸易商占到25%,基金占到2%,其他占到4%。”黄世聪介绍。很明显,银行是铁矿石掉期市场参与者的最大组成部分。新加坡交易所此前也推出了铁矿石期货,目的是在美国对场外OTC(场外交易)市场监管趋严的形势下保留和吸引更多的美国客户。“这些美国客户大多是美国的金融机构。”有关专家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此前数年,耐候板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再加上三大矿山的垄断地位,铁矿石价格呈现出一路上涨的趋势。当前,铁矿石贸易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矿山方面则开始强调铁矿石的金融属性,意图以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品的运作,改变或延缓铁矿石在供大于求时代的降价趋势,压缩其降价幅度。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的铁矿石掉期交易应运而生。
一直以来,三大矿山的投放量有多少?参与接标的企业是谁?每单的报价是多少?买方的接盘价是多少?这些“秘密”除了掉期交易数据管理员之外,恐怕谁也不会知道。数据管理员也就是所谓的经纪商,干这一行的无人不知。“就像LME(伦敦金属交易所)一样,有权往系统里输入数据的只有经纪商,经纪商大多是瑞银、摩根大通、汇丰这些机构。”一位铁矿石贸易资深人士坦言,“当初新交所也曾找到中国企业去担任经纪商,但被拒绝了。”
“经纪商代理的是哪家耐候板公司谁也不清楚。经纪商可以代理很多家公司,它支持哪家公司也不得而知,买卖双方出什么价更是无处获知。这就导致很多不明身份的买家会以很高的价格接盘三大矿山招标的高价矿,从而拉高交易平台上的价格预期。但是,这些贸易商很有可能就是三大矿山下面的贸易公司。”该资深人士说,“而对于经纪商,新交所很难管控,只能以个人和企业的信誉作为保证。” www.tjnmgbc.com